诘屈聱牙历史典故

日期: 2023-12-27 00:11:21 作者:笑三少

"诘屈聱牙"是一个成语,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意指辩论时言辞曲折隐晦、深奥难懂,使人感到困惑、难以理解和驳倒,也可以形容某种事物难以解析、琢磨。

典故是这样的:在西汉末年,司马相如与刘邦的侄子刘贾(后来的汉文帝)在休宁之地对辩,刘贾主张“外约天下,内除聚敛”,指责当时朝廷官员腐败贪吏盛行。而司马相如替官员辩称“无腐无聚,无盛无行”,意思是说官员没有堕落,没有贪婪,没有滥权。

司马相如以其犀利的辩才,口才辩才了一番,可谓千锤百炼之辞,而刘贾却面对司马相如诘问诸多,却无法完全搞清楚、回答明确,于是典故“诘屈聱牙”就在这场争论中产生了,用以形容辩论时言辞晦涩难懂,使人难以理解和回答。

今天,“诘屈聱牙”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种说话或理论过于晦涩难懂,让人感到困惑或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