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斯人吾谁与归》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篇千古绝唱,通过描绘弱小、贫穷的自己,在动荡的时代中追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思想感情。
整篇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诗人身世险阻,第二部分表达出对时代乱象和国家危机的忧虑,第三部分则展示了诗人对理想归宿的追求和对种种不公正的无奈与愤慨。
首先,第一部分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困苦和在官场上的失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不如意的思想感情。诗中写道:“挟炎土,扉幽窟。”,直接揭示了自己贫困落魄的境遇。他生活在“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雨中,隐喻了所处的年代动荡不安、社会风气败坏。诗人饱经风霜,身居贫苦,内心充满了对命运的不甘和对自己前途的无限追求。
然后,在第二部分中,诗人以时代背景来扩展了自身的思考。他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他写道:“盈不见过市难”,表达了社会乱象频繁的状态;“多难兴邦”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中还出现了贪官污吏等现象,隐喻了时局动荡,社会道德败坏的情况。他对于这种社会现象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最后,第三部分揭示了诗人对于理想归宿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愤慨。诗人在种种困境中坚持信念,重新审视了自己,宣告:“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告别和对重新开始的期待。他追求的是自由、安稳的生活,而不是权位和权力,他将自己的理想归宿放在了离尘脱俗的境地。诗人称自己为“微斯人”,表达了自愧不如的情感和对世俗名利的厌弃。他将自己孤独的命运与“吾谁与归”相对应,表达了内心的无助和渴望得到归宿的愿望。
总的来说,《微斯人吾谁与归》通过诗人自身艰难的境遇和时代的动荡不安,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理想生活和社会改变的追求。诗人通过表达自身情感,抒发了对时代的忧虑和对人间苦难的关切。他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力感充满了悲愤与痛苦,同时对自由和安稳的追求充满了希望和期待。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感受,又折射出了整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矛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