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见,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无与伦比的作用,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努力推动文化复兴,着力构筑中华文化的国际感召力、影响力和塑造力。
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之要。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只要文化在,这个民族就不会失去希望。文化是什么?这是令无数学者穷尽一生而无法给出准确定义的东西,据说,关于文化的定义不下几百种。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总和,换言之,一切都是文化;有人说,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样式,也就是人们的活法。如果从形而上的角度来认知文化,我想,文化是自远古而来而又奔腾不息流尚未来的河,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精神脐带和精神TND,文化是人类的第二个太阳!如此看来,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只有文化的全面复兴,才有可能实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文化的崛起才是真正的崛起。
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之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力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复兴崛起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源头,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真正崛起的重要标尺。纵观人类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一部文明演进史,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世界上每一次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调整,力量对比的削长,主导权的切换,本质上是文化主导权的切换。其实,对于文化思想的这种“杀伤力”,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智慧地告诉后人: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
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之根。有人说,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断裂而且至今仍在生生不息自我更新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文化样式。是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独具魅力,曾经长期居于世界主导地位,形成了足以匹敌西方文化的“汉文化圈”。中华传统文化既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必有其必然的历史积淀、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文化自负要不得,文化自卑更不应该!其实,在传统走进我们之前,我们早已走进了传统。文化总是在存续基础上递进的,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勇于创新。文化的复兴起始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基”,而只有文化复兴才能支撑起民族复兴的“大厦”。
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之必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狂飚式的发展,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过的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之路,我们从一个既穷且弱的国家一跃而成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我们以一个崛起中大国的尊严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让掌声响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未象今天这般接近!然而,有一句话说的非常正确:高大不等于强大,重量不等于力量!客观地审视当下中国社会,我们面临的矛盾前所未有的复杂,面对的外部环境前所未有严峻。如果从文化层面来探讨,存在着三个剧烈的反差:一是经济大国与文化软实力的反差。
当今世界之竞争本质上是以文化软实力为支撑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只有文化力才是久持的竞争力。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曾经的文化辉煌而自信自豪,但同样应当为当下世界文化话语权竞争中的守势、劣势而保持足够的冷静和警觉。
文化供给与文化诉求的反差。文化权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也是生存权、发展权的重要体现和载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由低到高依次不断递进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地越加关注文化的满足和自我的发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诉求爆发性增长。而面对“富而思文”“富而思乐”的需求,文化供给又是如何?显然,还有相当的差距。
国民素质与中国形象的反差。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取决于殷实的国库、坚固的城堡、华丽的设施,更取决于国民接受的教育及其文化的素养。很显然,我们跑的太快,灵魂掉在了后面,我们跑的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咱中国人给世界的印象是“不差钱”,他们一方面大把大把地赚着中国人出境游的“狂刷”,而另一方面却在公然地污辱着中国人的形象,中国人到底惹谁了?如上,中华民族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中国要真正的强大,除了经济、军事、科技的强大,也许,文化的复兴、文化的强大更为关键,也更为艰难。
文化的复兴发展总是通过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传递实现的,文化复兴的基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在我们走进传统之前,传统早已走进我们。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勇于创新。在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复兴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就有了特殊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之时,便是文化复兴之日,唯有文化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