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品牌号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每店补贴50万元,杭州“不夜天堂”是机遇还是鸡肋?

  原标题:每店补贴50万元 杭州“不夜天堂”是机遇还是鸡肋? 

  近年来,夜间经济已成为各地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常规手段。杭州市最近出台了一项颇有创新性的政策,着重鼓励发展“子夜经济”,即在晚上10点到早上6点期间保持实体店铺正常营业(如餐馆、零售店、娱乐场所、文化场馆和书店等)。同时,政府将按照店铺的营业面积,对符合条件的店铺给予一次性分档补贴。此举背后有何深意?“子夜文旅”是机遇还是鸡肋?

  前不久,杭州市政府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暨打造“不夜天堂、璀璨杭州”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虽然只是一份《征求意见稿》,却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这份政策计划于今年开始实施,有效期长达三年。那么,这份政策里面都有些什么惊天动地的创举呢?

  该《意见》围绕促进消费复苏和推动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从七个方面提出15条具体举措。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鼓励发展“子夜”经济。鼓励每个主城区确定一个“子夜”经济集聚会示范街区,并对深夜22点至次日凌晨6点保持营业的餐饮、零售、娱乐、文化等实体店铺给予扶持, 可获得50万元的一次性分档补贴。这可是相当诱人的福利!

  在传统认识中,城市夜间消费在22时至次日凌晨6时能正常营业的门店和业态相对较少,即使是以深夜消费为主打的业态,营业到早上6点的也寥寥无几。杭州不惜重金鼓励“子夜”经济真的可行吗?会吸引更多的人尝试吗?通宵营业成本和营收对等吗?

  通宵文旅夜经济真的可行吗?

  从熙闹的夜市到蓬勃发展的夜间商圈,再到光影璀璨的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已经成为城市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考我们近期推文:全国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增至243个,哪些城市 人间烟火气?)。自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以来,各地纷纷响应号召,将发展夜间经济纳入促进内需、推动消费的重要手段。

  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前10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数量(图源:新华财经)

  从近年来监测数据看,夜间消费高峰主要出现在18时至22时的黄金时间段,以及23时至次日凌晨2时的黎明时刻。这一趋势已经渗透到商业、交通运输、餐饮、旅游、娱乐等现代服务业的每个角落。据商务部数据显示,夜间消费占整个消费的约60%,而一些大型商场的销售额在每天18时至22时的四个小时内就超过了全天销售额的50%。

  从供给层面上讲,杭州提出鼓励发展“子夜经济”(即晚上10点到早上6点),不是在重新分配蛋糕,也不是从常规的“夜经济”中分一部分到子夜来,而是承接住那部分被常规“夜经济”中挤出的消费需求,或者说是通过探索子夜经济的潜力,拓宽整个夜间消费市场的边界,培育全新的消费需求。

  夜间经济发展主要模式对比(图源:艾媒咨询)

  从“夜间经济”到“子夜经济”,再到“不夜城市”,这不仅是时间维度上的扩展,也是政策空间上的创新,对提升城市形象和促进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国外,有很多 的“不夜城市”,例如纽约、东京、首尔等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许多人会选择在深夜进行休闲娱乐和购物活动,享受这种别样的城市氛围。

  与此同时,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和行业也开始尝试“子夜经济”模式,诸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西安、成都等大中城市都是“子夜经济”的盛行之地(参考近期我们推文:31省布局夜间文旅赛道,这些城市发展潜力……)。在这些城市,通过政府引导和鼓励,很多企业和商家都积极拓展夜间经济,延长营业时间,并推出特别优惠和服务。而行业方面,除夜店、酒吧、餐饮业外,电影院、博物馆、图书馆、健身房等也开始尝试“子夜经济”。

  广州受访者线下夜消费活动(图表:南都民调中心)

  2022年9月,上海市发布 《夜间经济空间布局和发展行动指引(2022-2025)》,提出了上海“1+15+X”夜间经济空间布局,开发1条滨水夜间经济活力带,打造15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培育一批夜间经济特色示范项目,赋能城市商文旅体多产业24小时活跃度。据统计数据,上海头部商圈从晚上19点到第二天早6点间的客流量占到了全天的四成左右,比例非常高。

  2022年7月,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出台《北京市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北京范”“时尚潮”“文化芯”“科技核”,打造包容多元、业态融合、动静相宜的“夜京城”。其中特别提到,支持传统商场和特色商业街探索建立分区域分时段日夜兼市的运营模式,对商业主体改造提升和数字化建设给予一次性资金支持。

  典型城市代表北京“夜京城”(图源:艾媒咨询)

  再比如,西安市近年来大力扶持24小时消费业态,推出了大唐不夜城、易俗社文化街等夜间消费热点,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深夜打卡。成都市也积极探索夜间经济新模式,打造了以三色路为代表的潮流夜市以及夜游锦江等文旅融合项目,引领夜间经济创新发展。长沙市更是以“昼不伏夜还出”而闻名,凌晨3点后人流车流仍然络绎不绝,深夜间各类消费异常活跃。

  像杭州这样有国际化的特色旅游城市,目前发展“子夜消费”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比如“夜地标”杭州宋城、清河坊文化街区和位于杭州城北的新天地活力街区相继入选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此外,在亚运会的推动下,许多新IP也被加入到了“夜”态之中,陆续举办了20余场夜间体育集市,预计“夜体育”又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供给是能激发需求的”。因此,杭州积极推动“子夜经济”发展,或许能够在夜间消费市场和资源争夺中实现弯道超车。

  值得商榷的一次性补贴政策

  为鼓励市场主体发展“子夜经济”,杭州这份政策更加强化政策引导的力度,将政府补贴扶持作为重要的激励手段。对深夜22点至次日凌晨6点继续营业的餐饮、零售、娱乐、文化等实体店铺,政府将一次性分档补贴 50万元、30万元和10万元。

  从可行性角度来看,这项措施对于“子夜经济”会产生推动作用。通过补贴奖励机制,可以吸引更多商家和职业者参与到子夜经济生态系统,带动夜间消费需求和增长,并且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但是,这种政策还存在一系列弊端,需要引起政策方的高度重视。

  广州受访者夜间消费原因(图表:南都民调中心)

  首先,一次性补贴可能会导致供应过剩。需要注意的是,若政府补贴无法有效传递需求端,必然会导致供给虚高。比如,政府只为实体店铺提供补贴,商家可能会增加产品生产和库存,以满足政策所带来的需求。然而,如果消费者没有真实需求,最终将出现市场供应过剩,形成政策性依赖和“内卷”问题,不利于营造自主、健康和可持续的市场发展环境。

  其次,很难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平合理性。一些实体店铺可能会出现追求短期效益、拓展营业面积、降低产品品质等行为,而不是真正用于提升商业发展和改善服务质量;同时,一些不良商家可能会采取“欺诈”手段来获取补贴金额,容易导致政府补贴的资金流向和流量失去控制。此外,一些小型商家由于条件不足可能无法获得补贴,从而受到不公平待遇。

  最后,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挤垮效应。政府的补贴政策若只优先考虑某些特定企业或商业模式,可能会对其他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政府只补贴实体店铺,不补贴线上平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会让线上消费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造成线上平台与实体商铺争抢市场份额。不仅白白浪费了补贴资金,还可能会挤压了原本的市场发展空间,导致市场竞争的失衡。

  广州受访者夜间消费方式(图表:南都民调中心)

  针对前文提到的问题,文化产业评论认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兼顾实体店铺供给能力和消费者存量需求,采取市场规律下的合理措施促进消费升级。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平衡:

  一是兼顾不同市场主体。政府在设计补贴政策时,应注重补贴对象的综合性考量,考虑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匹配度,比如子夜相关门店设计、经营空间、业态种类,同时兼顾线上线下不同市场主体的公平性。此外,还有要配套长效化的组合政策,比如武汉市为促进夜间文旅消费,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夜游贷”“演艺贷”“景区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全力助推文旅“夜经济”出圈。

  二是坚持供需同步发力。政府在实施补贴政策时,不仅要对符合条件的实体店铺提供补贴扶持,还应该想方设法激发消费者子夜消费热情。例如,政府可以采用发放子夜时段消费券或数字红包等方式,来刺激消费者的子夜消费欲望,以确保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有效平衡。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子夜特色文旅活动或节庆会展,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参与互动。

  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为确保补贴真正发挥作用,政府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评审标准体系,对申请补贴的商家进行严格的条件审核,避免发生“套补”“骗补”行为发生。同时,还应加强对子夜经济市场的监管,提升夜间消费场所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创造安全、文明、优质的夜间消费环境,防止出现恶意竞争、价格垄断等不良行为。

  总之,补贴政策可能会在短期内促进子夜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从长远来看,政府不应该过度依赖这些政策或试图代替市场的基本功能。相反,为了确保子夜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发展,政府应该采取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减轻企业负担并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让市场发挥出更大的供需调节作用。

  培育“子夜文旅”可为与可期

  综合上文分析可见,发展“子夜经济”不仅是对传统夜间经济的创新拓展,也是培育城市“新型消费”模式的探索路径,更是适应特殊群体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变化的需要。

  实践表明,发展夜间经济不仅是延长商铺营业时长,还需要建立一系列的产业支撑体系。基于这一点,杭州出台打造“不夜天堂、璀璨杭州”的政策措施,鼓励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子夜经济”发展,必然离不开“子夜文旅”产业这个重要的支撑体系,原因如下:

  首先,从市场规模看,夜间文旅市场前景广阔。据相关报告显示,全球夜间经济总规模占全球GDP的30%以上;而2021年国内夜间经济总规模已超过36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夜文旅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2万亿元。据此,激发“子夜文旅”市场潜力,对推动传统夜间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6—2022年国内夜间经济规模(图源:艾媒咨询)

  其次,在市场需求方面,“子夜文旅”可满足人们深夜时段文化和旅游休闲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化。以国内市场为例,这里有着数量庞大、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不断提升的中青年消费人群。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80后、90后在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0.0%、19.8%。因此,在“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的年代,“子夜文旅”需要以新潮消费文化获得了年轻人的芳心。

  再者,促进消费增速。随着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夜间文旅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文旅企业可获得收入空间变大。同时,通过发展“子夜文旅”可以衍生夜间文旅新业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带动相关的夜间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产业的消费复苏。据美团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夜间消费规模占比达49%,广州、成都、重庆、杭州、厦门等地“夜间游玩”搜索热度 。

  此外,培育“子夜文旅”还能够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开放形象。夜间文旅产品能够开拓城市文化新空间,吸引人们在深夜时段体验新的城市文化风貌,增强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品牌的竞争力。比如,北京的“夜京城”、上海的“不夜天”、西安的“不夜城”、重庆的“烟火气”等等。

  综上所述,发展“子夜文旅”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于促进城市文化、旅游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文化产业评论认为,“子夜文旅”作为子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除了政策引导这个重要前提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考量和统筹谋划,避免陷入“概念”误区。

  一是找准子夜消费的驱动力。不同于传统夜间文旅的大众化群体,“子夜文旅”更偏向于小众化和个性化的群体,目标消费者主要是中青年居多。此外,城市还必须具备千万级人口的大中型城市属性,城镇化人口基数要相对较高,并且有百万人次的存量目标客户。若目标流量和消费需求都能保证,更容易形成顾客的子夜消费习惯。以杭州为例,截至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23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039万,城镇化率达到84%。因此,成功的概率可能性较大。

  二是坐拥国际旅游目的地。要发展“子夜文旅”经济,单凭本地人口优势和潜力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享誉国内外的文旅品牌来加以支持。回顾国内夜间文旅蓬勃发展的城市,无一不是享誉全球的文化旅游胜地和国际消费重镇,例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和成都等。这些城市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亿人次,客源市场相当稳定,同时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非常成熟。同样,杭州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具备了承接“子夜”时段消费的条件。

  三是增强时段性产品供给。当前,夜间经济产品主要集中在餐饮、购物、游城游江和城市灯光秀等方面,且同质化严重。然而,文化、体育、竞技以及康养类产品相对匮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不是很大。为此,应聚焦子夜目标消费群体需求特点,在延长博物馆、新华书店、体育馆、音乐厅等开放时间的基础上,拓宽夜间文旅产品供给的范畴,提供更加多元化、潮流化的深夜时段产品。比如,剧本杀、密室逃脱、小型派对、以及时尚健身等项目。

  结语

  “子夜文旅”作为一种基于子夜经济的“新型消费”模式,是夜间文旅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尝试和新探索。要推动这种新型文旅产业健康发展,政府、企业和社会必须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支持,“赋能”夜间文旅产业,帮助商企完成转型升级和实现创新创业;企业则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夜间文旅产品的研发和服务质量提升;而社会公众也需要密切关注夜间文旅环境和秩序,并共同营造良好的夜间消费氛围,从而实现“子夜文旅”既“接天又落地”!

上一篇:支付89亿美元赔款!强生公布,,,,,,计划,解决婴儿爽身粉涉嫌致癌索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猜你喜欢


刘强东小幅减持0.28%京东健康股份

刘强东小幅减持0.28%京东健康股份

  原标题:刘强东小幅减持0.28%京东健康股份   4月6日消息,据港交所披露文件,近日,刘强东小幅减持0.28%京东健康股份,以每股57.6港元的均价卖出京东健康880万股,持股比例从68....

中亚班列,谱写合作发展新篇章

中亚班列,谱写合作发展新篇章

  4月2日上午11时13分,随着汽笛声响起,满载50个集装箱布匹的货物专列在喀什海关关员的监管下,缓缓驶出喀什铁路货运中心(火车站)铁路货场,开启了奔赴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行程...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