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双休”为“2.5天”,既延长了企事业单位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又能拉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让经济走出“低迷”,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理应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赢得众劳动者持久之掌声。
然而事实却恰好相反,此“建议”被媒体曝光后,无论是媒体,还是众网民皆表现出惊人的“平静”,既没有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与“掌声”,也没有“反对与指责声”,更没有转载与络绎不绝的跟帖,发表自己的观点。
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内防反弹,外防输入之形势不容乐观;在此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国家财政支出“刚需”增加,“出口”受限,要推动我国经济“走出”低迷状态,实现“稳增长”之目标,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刺激消费”上。
试行“2.5天弹性作息”, 既能延长劳动者休假时间,更能刺激消费欲望,让消费者有时间去消费,从而扩大了内需;此举可谓是一举多得,无疑是目前形势下推动经济发展之“妙招”。
然而冷静思之,虽增加休假时间是刺激消费的因素之一,通过此举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发展;但决定消费的根本因素,并不在“休假”,而在众消费者的经济收入水平、以及对未来收入预期等。
今春以来,受“国外输入”的影响,疫情在各地相继出现了反弹,受疫情的影响,众多工厂、企业尤其是服务业,开工不足,众多劳动者,收入锐减,正常的生活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此条件下,谈“刺激消费”,显然失去了基础与底气。
面对经济发展受阻之现状,我国出台了诸如提供资金、减税、缓缴社保等“一揽子计划”当务之急,各地理应结合实际,将国家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让众多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方是上策。
就业不仅是民生之本,更是拉动消费的根本;中小企业是众劳动者就业之场所,让其开足马力,投入生产,就能有工可做,有钱可挣,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奠定基础,让消费逐步热起来,为经济走出“低迷”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拉动消费,本就是一篇大文章,要写好此篇文章,理应深入开动脑筋,抓住问题之关键,多措并举,持续给力,单纯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显然是“力不从心”,实难收到了应有之功效。
对“试行2.5天弹性作息”,社会对此显得十分的“平静”,并未给予热烈的“掌声”,从一个侧面,却透出了社会的理性,其意义远胜于“掌声”,为此,不用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