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数据显示,5月下旬全国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5.7元/公斤,比上期价格上涨1.3%。至此,今年3月下旬以来,猪肉价格实现“7连涨”,从11.9元/公斤涨至15.7元/公斤,涨幅为32%。 得益于猪肉价格上涨的趋势,业内人纷纷持乐观态度,认为新一轮猪周期正在开启,后期猪价大幅下跌可能性非常小。然而,在新一轮猪周期真正开启之前,谁也无法保证能坚持多久,去年大批大批养猪场、养殖户亏到深不见底,以泪洗面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头部猪企也难逃一劫。风暴已然席卷而来。 猪企没“肉”吃,员工难喝“汤” 每年的互联网大厂年会,争相斗艳,壕气冲天,最为打工人津津乐道,可是在头部猪企面前,互联网大厂似乎也不敢称自己“壕”。 2017年年尾,牧原集团召开2017年终总结暨表彰大会,会上共评选出 员工4609名,其中集团级特别表彰奖139人,颁发金质奖章43枚,银质奖章166枚,豪华轿车61辆,表彰模范夫妻约380对。没过几个月,温氏股份和通威也开始“论功行赏”,前者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股数超过1亿股,后者狂撒1.7亿元年终奖,激励 员工和 团队。 据悉,通威当年 的团队年终奖为6300万元,最少的也拿了876万元。 到了2019年,头部猪企仍旧赚得盆满钵满,正邦集团开总结表彰大会时,一辆辆崭新的保时捷卡宴、宝马X5…整齐地停在门口。 但是近两年行情大变,猪企打工人的心理落差有些大。南方某上市企业员工表示,去年同期年终奖 的同事可以拿到80万,今年却没有了,另外一家上市猪企的员工也称,“前两年公司利润高的时候,平均每个季度奖金能到5、6万元,今年几乎什么都没有”。 2021年农牧企业的一份调研结果显示,51%的行业人士表示,今年没有年终奖,25%的投票者表示今年的年终奖比往年少了,还有10%的人表示今年年终奖与往年持平,仅13%的行业人士表示今年年终奖有所增加。 其实,现在打工人最关心的不是年底能拿多少年终奖,而是每月的薪酬会不会被降,又或者能不能正常发。 今年年初,一则网友披露的消息在行业内流传,有网友发帖称,“股权激励的同时,牧原集团降薪了,除养殖技工外,后勤、干部不同程度下降, 降幅达到40%”。一石激起千层浪,牧原集团不得不出面否认,但似乎外界仍旧存疑。 无独有偶,正邦也出现了“员工自愿降薪”的新闻,有媒体从正邦员工口中得知,公司内部确实开始降薪10%。 头部巨头尚且能够通过降薪、减少年终奖等方式来开源节流,可大量分散的中小型养殖场在去年的行情之下只能把员工工资一拖再拖。何楚是一位养殖场的打工人,去年离职后他先去了一家私人场,没过半年,场子效益不好,连着四五个月没发工资。随后他又进了一家大企业做饲养员,可仍然逃不过被拖欠工资的命运。 一位从事十多年养猪行业的人坦言,“之前做分场长的时候,月薪1.5k,现在?难了”,他还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轻易辞职”。 “磨刀霍霍”向员工 前几日,深圳有家公司推出了“竞标式”降薪。何为“竞标式”降薪?即要求每位员工分别填写理想降薪表,由员工与员工之间进行竞标,谁填写的工资降得最多,谁就能留下。 进入2022年,互联网大厂开启的裁员潮逐渐席卷了整个互联网经济,各种“花式裁员”一次次把打工人的焦虑暴露在舆论之下,同时也扯下了曾经光鲜亮丽的互联网公司的最后体面。而且似乎正是受互联网大厂裁员的影响,各行各业的老板们一面以越来越离谱的方式无情地裁掉“不合心意”的员工,一面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教导留下的人,称其要知道感恩。 “毕业式”裁员让互联网公司成为众矢之的,但其实裁员的远不止互联网公司,畜牧业早已悄悄上演了裁员风暴。 去年6月,一位名为“雅致飘逸”的雪球用户发帖,称牧原裁员6万,一时引发热议,虽然后来牧原出面否认,可业内关于牧原裁员的传闻依然甚嚣尘上。 差不多同一时间,正邦科技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也传播开来。一位网友投诉,表示重庆正邦养殖有限公司6月计划裁员全片区40%以上的员工,共906人,明确称不会给经济补偿。而对不接受无偿被优化的员工,直接下文安排去猪场饲养员轮岗学习,三天不到,视为旷工并开除。 对于裁员,正邦始终没有正面回应,但这似乎并不妨碍公司内部进行“开源节流”。 据知情人士透露,前两年正邦狼性发展的时候,租赁了不少中小型的养殖场,一个养殖场差不多配置十来个工作人员。现在这些小场基本清退了,规模稍大的场子开始合并,一波下来,人员必然减少。 东方财富choice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A股共有4650家企业公布了员工变动人数,其中有1697家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员,裁员总数为909993人。其中,农牧行业有三家裁员人数进入前20,分别是正邦裁员30234人、新希望裁员15825人、温氏裁员8844人,正邦的裁员比例高达57.78%,新希望和温氏分别为16.49%和16.75%。 前几年,猪肉价格飞涨,头部猪企纷纷趁机扩张。以正邦为例,仅在2019—2020年期间,正邦科技共新布局29个生猪养殖项目,在全国成立近160家养猪子公司(含分子公司),投入的资金高达43亿多元。
但是,持续下跌的猪价使本就受挫的生猪养殖利润锐减,甚至猪价低于行业成本线时,养一头猪起码要亏五六百元。养得越多,亏得就越多,从头部猪企的财报可看,五大头部猪企中,仅牧原股份去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9.04亿元,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和天邦股份去年分别亏损达188.2亿元、134.亿元、95.91亿元和44.62亿元。
亏损严重、资金重压,很多养猪人都感慨前两年赚的钱,去年全亏完了,行业巨头不外如是。当猪不赚钱了,他们只能朝自家员工“举刀”。
中小养殖场可能等不到曙光来临
新一轮的猪周期,从2018年持续至今。
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我国生猪产能大幅锐减,生猪出栏量锐减,由此推高了猪肉价格,带来了一轮上行猪周期。记得2019年,猪肉价格一度高达56元/公斤,与2018年猪周期开始时相比,大涨了220%。而随着行业进行产能扩充,供过于求下,猪肉价格开始下跌。
由近两个月的价格趋势来看,很多人都认为 点已经过去,新一轮猪周期正在开启,但是,现在是不是拐点其实并不能确定。从2021年10月上旬到2022年3月下旬,生猪价格已经演绎了一次“W”形的二次探底,当前或许处于上一轮周期的尾部,价格变化仍可能较大。
这对于头部猪企及中小型养殖场或家庭养猪场来讲,都不是好消息。广州一位从事生猪养殖多年的养殖户,称“猪价 的时候才卖6块多一斤,我们成本价要8元一斤,一头猪起码亏500块”。他去年养了500头猪左右,算下来,一年下来亏了20多万,如今只能苦苦等着新一轮猪周期的到来。
不是所有的养猪人都能坚持下去。头部猪企尚能通过大规模裁员节省成本,很多中小养殖户在看不见行情转好的情况下,都选择了退场。江西赣州一家生猪养殖户表示,一面是猪肉价格接连下跌,另一面是养猪的成本越来越高,“去年实在亏得太厉害,以后再也不想养猪了”。
一般来讲,饲料成本约占到生猪养殖成本的五成至七成,尤其是豆粕价格涨幅较大,无论是养殖散户还是规模化养殖企业都面临不小的成本压力。今年开年以来,豆粕一度升至5500元/吨,4月原料价格终于迎来回落,而到了5月下旬,原料价格再次开启上涨,豆粕回到4500元/吨以上,玉米也来到3100元每吨。
“现在买饲料一个月差不多要三万元,猪饲料又涨得很厉害,一吨差不多涨了一百元”,很多养殖户普遍表示生存压力更大了。
头部猪企今年也致力于降低养猪成本。从部分养殖企业公开的完全成本来看,2022年一季度,各大养殖企业成本在16-18元/公斤之间,以全国平均猪价来看,即便猪价向好,这样的成本水平依然处在盈亏线下,没有来到盈利区间。 由此可见,除非猪肉价格有明显上升,不然饲料上涨这一因素依然会严重影响养猪场的利润。 《农财宝典》新牧网曾在4月中下旬对猪价上升后的养殖意愿进行调研,结果显示,依然有30%的人表示养猪风险太大,不打算继续,只有37%的人看好未来猪价。 苦苦等待还是及时止损?是当前所有养殖户共同面临的问题,而上市猪企的打工人则担心降薪、担心变相裁员、担心有没有补偿。在这轮艰难的猪周期尾声以及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之下,谁都无法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