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泽:A货结构紧密,表面经抛光后,平整如镜,具较强的反光性,具有玻璃光泽。B货经强酸碱浸泡处理后,结构疏松,表面可见溶蚀坑,产生漫反射,呈麻面光泽;B货充胶之后表面为树脂光泽,无灵性;充胶之后再抛光,在充填的凹坑处仍可见树脂光泽光斑,整体呈树脂光泽与玻璃光泽混杂。同样质地的A货翡翠的反光较强,而B货翡翠则较弱;在光线下慢慢晃动可以察觉。
2、颜色:A货颜色自然、有层次感。颜色质感丰富,光泽强。从深绿到白色或浅紫色,除一种颜色外,饰件大多可有一些其他的“杂色”色感,如绿中见黄、见褐。颜色分布是斑片状,一般不规则。结构呈纤细变斑状,大多可见蝇翅状晶体闪光。B货的颜色是本色经除去杂色后形成的,鲜艳泛黄。由于翡翠结构被破坏,内在光学性质发生了改变,颜色分布无层次感,混沌一色。经过漂色的硬玉颜色比较鲜但不够自然,一般带有黄色的感觉。若样品中同时有绿色和白色部分,使人感到其绿色与白色界限十分分明,绿色部分的扩散不自然,而且,底太干净。由于许多原有的杂色在处理过程中被去除,使翡翠原有的绿色得到“净化”,颜色大多质感单一。C货颜色局部较均匀,分布常呈丝状和爪状。这是因为翡翠是纤维状、细长柱状硬玉的集合体,翡翠染色,染料最容易沿矿物颗粒的边隙进入,因而多呈丝状。这一特征一般用10倍放大镜即可观察到,有时肉眼也能看清。通常在C货的一些裂隙处可发现有绿色的染料,或绿色沿裂隙分布。还有一个简单的鉴别方法:买一只几元钱的验钞机,用紫外灯光照射翡翠,如果发现有荧光反应,就可以肯定不是A货。
3、结构:天然翡翠内部结构可以分为粒状变晶结构与纤维变晶结构两大类。观察前者主要看晶粒是明显还是模糊。天然翡翠粒状变晶结构边界较为明显,而经过酸腐蚀、并用树脂胶结的翡翠则边界不明显。对于纤维结构的观察相对简单,颗粒细长,排列有序。而人工处理后,晶体排列受到破坏其纤维状失去方向,排列杂乱无章。制作B货的翡翠原料,一般为含杂质较多且结构松散的翡翠,受到强酸强碱浸泡腐蚀后,有部分物质析出,在表面及内部沿矿物晶体间形成溶蚀,产生内部的连通式裂隙和表面水渠网,内部裂纹为锯齿状的张裂纹。在透射光条件下,可见内部纵横交织的裂隙,严重影响了通透性。在反光条件下,表面的溶蚀凹坑或网纹清晰可见,失去了翡翠原有的玻璃光泽。真正的A货,是内部结构、纹理清晰,B货、B+C货内部结构模糊不清。经强酸处理并充入树脂的翡翠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在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裂纹(即龟裂),一般不深,这是B货的重要特征,原因是树脂老化。
4、气泡:填充了有机胶的翡翠B货在表面层或裂隙处的胶体可见残留气泡。
5、杂质:A货经放大观察,有时见黄色、褐色、黑色的杂质;B货相对纯净,找不到杂质。
6、荧光性:B货有均一中等的黄绿色、蓝绿色荧光。
7、声音:大件的饰件如手镯等,相互轻轻碰击,声音清脆有力,不沉哑。在无裂的情况下将一只手镯用手指吊起,拿起另一只手镯或其他硬物轻轻敲击(一定要轻轻敲击,用力大了一是对手镯有损害,二是声音可能有误),A货声音清脆,悠长有回音,呈金属声;B货声音沉闷、沙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