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后,飞盘开始在小红书“引流”下,迅速火爆。 飞盘从业者们甚至还有些不知所措,“俱乐部成立三年,今年突然体会到忙碌和赚钱的滋味”,广州一家俱乐部创始人对记者表示。 目前飞盘俱乐部运营模式仍以租场地为主,最主要的成本仍在教练、摄影、保险等,每场活动收费100-150元不等,人数在18-34人左右,除去场地费,毛利大概1000-3000元。 但实际上真正的盈利点,还是与品牌方合作相关互动。 以Lululemon为例,其与一线城市10余家飞盘俱乐部或KOL个人达成合作,有合作方透露,品牌活动报价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是主要盈利模式。 从北京各个俱乐部周末预约情况来看,现状仍是“一盘难求”。 据张伟透露,这种火爆现状正从一线城市向低线城市延伸,如果未来飞盘运动可以进入国际赛事,则有望进一步商业化落地。 业内认为,进入国际赛事是飞盘摆脱网红运动周期性的机会,行业也需要在规范中发展。 在北京YJ俱乐部主理人陈硕看来,虽然有极限飞盘协会,但其很少与民间组织联系,整个飞盘产业没有统一监管机构。这也造成了飞盘产业标准模糊,活动定价、教练培训费用、保险购买与否全凭俱乐部自行决定,消费者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目前行业还处于野蛮生长状态,希望今后能逐步完善,例如有专业机构进行教练水平认证、赛事认证,有行业监管机构制定收费标准,规范行业发展。”陈硕表示。 飞盘走上正轨 目前,随着飞盘运动热度提升,相关赛事也开始受到官方关注。 除了将在2022年下半年举办的首届中国飞盘联赛,今年4月,极限飞盘运动还被列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作为新兴体育项目推广。 从比赛项目来看,飞盘包括极限飞盘、掷准飞盘、掷准接力、飞盤越野赛、盤子瓶子等。同时,飞盘作为一项竞技运动,近几年的比赛大多为民间自发组织的小规模友谊赛。 以对抗性较低、类似高尔夫玩法的投掷飞盘项目为例。2017年随着PDGA(世界职业掷准飞盘协会)授权国内飞盘机构CDGC成立,投掷飞盘项目伴随着相应的民间赛事,逐渐在部分沿海城市兴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飞盘赛事承办和运营流程。 CDGC官网显示,经过数年的发展,在国内长三角、东北、四川以及海南已发展出不少会员俱乐部,每个月在其小程序上的积分赛就有4——8场。除了在举办赛事的过程中收取一定的报名费外,官网显示,赛事规模仅有数十人的他们甚至找到了赞助商。 从已公布的官方文件来看,全国飞盘联赛将于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举办分站赛,并在2023年5月举办总决赛。备选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广州武汉等。赛制规模上,将采取男女混合的团队赛制,比赛场地为十一人标准足球场。 尽管并未公布具体比赛项目,但据体育总局场地和赛制来看,需要团队合作、对抗性较强的极限飞盘应当是本届官方赛事的主要项目。 北京极限飞盘委员会运营负责人杨希曾表示,极限飞盘其实是一个专业的竞技运动,只是在非专业的日常领域可以作为参与社交的一种方式。 该赛事通知发布后,中国飞盘联赛运营方杭州飞盘文化就收到了来自二三十个城市体育局、赛事公司的洽谈咨询。不少飞盘爱好者也期待着在民间赛事组织之外,来自官方的专业赛事体系。 杭州飞盘文化负责人陈敏表示,目前现在全国的飞盘项目推广委员会里囊括了近300个俱乐部和社群团体,此外还有不少学校、企事业单位团体,积极性都很高,预计届时报名参赛的队伍会非常多,需要根据各个举办城市的条件进行筛选。 杭州飞盘文化作为所有“国字号”飞盘赛事的运营和管理方,其会员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飞盘参与者大约有50万人。 官方消息显示,成都也准备开展相关赛事,成为全国联赛之前,国内首个由市体育局参与主办的官方极限飞盘赛事。 2021年,中国飞盘产业市场规模超过8500万元,整体规模尚不足1亿元,但其在社交媒体发酵以及官方赛事推广下,发展却极为迅猛。 另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共注册超550件飞盘相关专利,其中263个为外观设计专利,237个为实用新型专利,86个为发明专利,近5年为飞盘相关专利申请的高峰期。 在深圳市飞盘运动协会会长王念飞看来,飞盘赛事能为带来更多人口基数,也能促进项目竞技水平提升,把市场“蛋糕”做大,甚至实现真正的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