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发改委牵头的“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获批。这是《“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
我国数字经济近来发展迅速,数年稳居世界第二,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是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关键动能。
回顾过去十年,从首提数字化转型概念的2012年算起,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也从21.6%提升至39.8%。
而“十四五”规划要求,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数字产业化)增加值占GDP比重从7.8%提到10%。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前任院长江小涓教授认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率要达到GDP增长率的2.2倍。以此作为参照,届时产业数字化占GDP的比重也将提升到40%。
也就是说,到2025年,整体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将提升至50%,撑起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数字产业化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1.65倍,产业化数字接近4倍。2012年至2021年,数字经济平均增速为15.9%;2014年到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19年贡献率达到67.7%,高于三次产业。
从以上历史数据来看,这一目标极为“写实”。不过,这需要“两化”协同发力,更需要“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但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向传统产业“深水区”挺进的同时,中小企业也远未完全覆盖。数字技术创新同样面临着众多的瓶颈与短板,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所下降。这些都导致数字经济对冲传统动能下行的能力持续减弱。
这令人深思和警惕。在某种意义上,数字经济即是一场活力盎然的变革,也是一场不能输的攻坚战。
01 繁荣增长
2021年6月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标准》,从“数字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数字化”区别界定了数字经济。
数字产业化包含数字产品制造业,如电脑、手机制造;数字产品服务业,如数字产品批发零售及展开的各式服务;数字技术应用业,如软件开发和云计算;数字要素驱动业,包括电商和互联网金融。
上述都可以称为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也就是狭义的数字经济。而产业数字化就是各行各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所产生的增加值,两者加一起就是广义的数字经济。
这些年,数字经济在中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有数字产业化领域的头部企业,像阿里、腾讯、华为、百度、京东、美团、小米等;另一方面,这些数字经济头部企业也开始助力产业数字化持续发展,使“数实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产业规模也不断壮大。
工信部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1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由2.5万亿元增长至9.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1%。
今年上半年,软件业务收入46266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达到30296亿元,同比增长12.0%,全行业收入占比为65.5%。
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4790亿元,同比增长9.3%,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为15.8%;集成电路设计收入为1279亿元,同比增长15.2%;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为4499亿元,同比增长16.9%。
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软件业分类收入占比 数据来源:工信部
从细分领域看,云计算产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年增速超过30%,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国有云等在大规模并发处理、海量数据存储等关键核心技术和容器、微服务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部分领域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8%,增幅领跑全球。专利公开量约占全球40%,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已具备自主开发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能力。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已超过3000家。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智能终端、机器人等产品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国际开源社区的“中国面孔”也越来越多,欧拉、OpenCloudOS、龙蜥一时间全球开花,中国开源产业正在从“全面参与”向“蓄势引领”过渡。
02 两化并进
工业互联网布局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已应用于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元大关。
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7%、75.1%,孵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已超6000家;“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过3100个,具有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
工信部筛选的卡奥斯COSMOPlat、腾讯WeMake、阿里云supET、百度开物等28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第一梯队,助力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快。
而研发和高资本投入往往是新兴行业扩张的特征之一,更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升自身经济占比和带动创新的重要方式。
上半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9%,高于固投13.8个百分点。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新基建投资高速增长,其中5G基站新增42.9万个,直接拉动投资超1500亿元,同比增加125%。
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数字核心产业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来看,截至2021年底,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9.82%,高于产业数字化6.20%的平均水平。
今年一季度研发强度为5.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较全部A股上市公司高出3.5个百分点。
数字核心产业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增长状况 数据来源:WIND
以此相对应的,工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规上互联网企业投入研发经费388.7亿元,同比增长6.4%。
03 拐点初现
中国数字经济在繁荣发展之下,体量已具相当规模,增长红利也逐步见顶,拐点初现。
作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之一,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二季度同比增长7.6%,连续5个季度下降,增速水平自2015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
据《2022上半年我国数字经济形势分析报告》,2015-2018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与GDP增速相关系为-0.65,而2019-2021年两者同向而行,相关系数为0.45。这表明,数字经济与宏观经济走势从背离到同向,对冲传统经济下行的能力减弱。
数字经济对冲传统动能下行的能力减弱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生产端看,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仅为去年增速的一半。需求端看,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为去年增速的一半左右,仅高于疫情冲击最严重的2020年2月。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今年1-6月,数字产业化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7.44亿台,同比下降2.7%,其中智能手机产量5.76亿台,同比下降1.8%;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2.12亿台,同比下降5%;集成电路产量1661亿块,同比下降6.3%。
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出口也受到抑制。海关统计显示,上半年,出口笔记本电脑8835万台,同比下降17.3%;出口手机4.06亿台,同比下降10.9%;出口集成电路1410亿个,同比下降6.8%。
另一方面,中国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全球竞争力也有所下降。
2021年财富500强中,上榜的中美互联网企业共有6家。美国为亚马逊、Alphabet、Meta,中国为京东、阿里、腾讯。但仅亚马逊一家的营收总额就大于中方三家的总和。
从市值看,截至8月11日,Alphabet和亚马逊遥也是遥遥领先。
同时中国数字企业虽然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但在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上,依然落后于西方数字巨头。
迄今为止,中国在基础材料、芯片、操作系统、集成电路制造、工业软件依然受制于人。
因此中国GDP总量已经达到美国的76%,但“全要素生产率”仅有美国的40%左右,日本的63%、德国的44%。
不过正因如此,中国经济效率才提升空间巨大。为此高层于今年撰文指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04 远未“吃饱”
2005年-2019年,美国GDP的平均增速是1.8%。同期美国数字经济(狭义)年均增速为6.5%,为GDP增速的3.6倍。
与之相比,“十四五”末中国数字核心产业增长率达到GDP增长率的2.2倍,切实可行。
但中国数字经济能否撑起“半边天”,更多在于数字技术能否激活存量,数字化转型红利能否充分释放、有效吸收。
GDP的增长可以分成两块: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劳 动量增长。中国的劳动量过去几年基本停止增长,GDP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这是发展数字经济另一个迫切的原因。欧盟最近的一个研究也显示,2013-2017四年间美国与欧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绝大部分是由数字经济贡献的。
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目前正向“深水区”挺进。包括钢铁、石化化工、工程机械、煤炭、航空航天、船舶,水利等传统行业。
可以说,这些传统行业,并没有充分吸收到十年来数字化转型的红利。传统产业的数字化需求,远未“吃饱”。
如化工行业,总产值占中国GDP 12%以上,但与欧美国家相比,智能制造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高端装备和自动化仪表发展较为落后,工业互联网软硬件基础薄弱,工业无线网尚在推广阶段,未实现行业普及。
大部分石化企业也对智能制造的认知不足,认为数字化是花钱多、见效慢的事情。
世界排名前50的大型跨国公司信息化建设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1.5%——2.5%。荷兰壳牌公司的信息化费用高达总销售额的4%。而中国石化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每年投入信息化建设费用约20亿元,仅占其销售额的0.07%左右。
还有钢铁行业,2020年数字化率仅30%。
今年年初,工信部下发了《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力争到2025年,钢铁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要达到80%左右,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打造30家以上智能工厂。
中小企业也是数字经济新的增量。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的数量达到4842万户,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
据《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1)》,79%的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步探索阶段,12%的企业处于应用践行阶段,达到深度应用阶段的企业仅占9%。
中小企业对于是否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很简单,就是能否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效益。
如中国九万多家的SMT(表面组装技术)工厂,多为中小企业,有企业生产管理软件的并不多。因数字化转型成本,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不小的负担。
所以,中国当前各行业、领域间数字化水平差异较大,数字经济不必紧盯“高精尖”产业与大型企业。传统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更大,也是未来数字经济新的主要增长点。
虽然这些都是数字化转型的苦活、累活、脏活,却也是产业中国最需要数字技术创新激活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