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懒于做事,这是行为上的懒惰。从小没有勤劳观念、没有帮忙做家事的孩子,如果父母突然叫他去做,孩子又怎么会做?他们会认为这是大人的事,与他们无关。有这种心态的孩子大多生长在被溺爱的家庭,父母从小过于呵护、疼惜,不肯让孩子动手做家事,事事包办……过度保护的结果,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做的权利。
2、而原本孩子探索新事物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总是什么事情都想尝试一下,却因为父母的宠溺而“无情”地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权利。
3、如孩子要自己穿衣服,但因为父母嫌他们动作太慢,于是便自动帮他们穿戴整齐;孩子想跟大人一起洗碗,可是妈妈一句:“你太小了,会把衣服弄湿。等大一点了再帮忙洗。”虽然是体贴孩子的心意,却也抹杀了孩子自动自发的好习惯。
4、而当孩子上学后,父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成他们生活的主要重心,一旦孩子想帮着做点家事时,一句:“你们不用做家事,只要专心把书读好就好,学业成绩可以进步,甚至名列前茅,这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就这样扼杀了孩子的主动积极性。
5、久而久之,孩子开始习惯父母为他们安排一切,没有自己的主见,一切以父母的期望为主,而父母也心甘情愿地为孩子服务。当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这才发现孩子怎么变得懒惰,不但不爱做家事,连自己的房间也要他们整理,才又喃喃抱怨:“这孩子怎么这么懒惰!”可悲的是,懒惰已经成为习惯,而且还是由父母一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