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含水率,土是怎么形成的

日期: 2023-11-16 21:20:14 作者:希雅都

土的含水率,土是怎么形成的

回答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量)通常指的是土壤中所含的水分数量,其计算公式为土壤含水量=(烘干前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空铝盒质量)×100%,具体的方法为先用土钻采取土壤样本,随后用0.1g精度的天平称土壤样本的重量(湿重M),接着将它放在烘箱中(105℃)烘6-8小时至恒重,并计算它的重量(干重M),然后把得到的数值带入公式中就可以得到土壤含水率了。

一、土的含水率

1、含义

土壤含水率别名土壤含水量,指的是土壤中所含的水分数量,通常它也是在进行农业生产时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土壤的含水量进行测量,通常能够掌握作物对于水分的需求情况,便于及时为作物提供足够的水。

2、如何测算土壤含水率

(1)一般常用烘干法来测算土壤含水率,烘干法是国际上的标准方法,也是唯一一个能够直接测量土壤水分的方法。

(2)首先用土钻采取土壤样本,随后再用0.1g精度的天平称土壤样本的重量,并将它标明为湿重M。

(3)接着再把土壤样本放在105℃的烘箱中烘6-8小时至恒重,烘干后再测定它的重量,并将它标明为干重M,然后再把它带入公式中即可。

(4)土壤含水量=(烘干前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空铝盒质量)×100%。

二、土是怎么形成的

1、如何形成

当岩石在经历了物理、化学、生物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作用之后,便会生成各类沉积物,而这个沉积物便是土壤。

2、形成土壤的因素

(1)母质

①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土壤的原始材料,它通常代表了土壤的初始状态,它是在气候与生物的作用下并经过上千年的时间,才慢慢的变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壤。

②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就会破碎,理化性质也会发生改变并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一般可以将它的上部称为土壤母质,若风化壳依旧保留在原地并形成了残积物,便可以将它称为残积母质。而对于在风力、冰川、重力、流水等作用之下,被迫迁移并形成的冲积物、海积物、崩积物、风积物等种类的风化物质,便可将它称为运积母质。

(2)气候

①气候会影响岩石风化以及成土过程,也会影响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及其产物的迁移,同时还能影响土壤的水分与热量的情况。

②例如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在1年中的几个月,土壤便处于被冻结的状态中,从而便会减慢微生物分解的作用,并累积有机质。而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因此有机质含量便会慢慢的变少。

(3)生物

①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形成土壤的主导因素。

②例如在日照适宜、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在岩石表面上就会出现苔藓类生物,雨水通常会溶解掉岩石矿物质,而苔藓类生物便靠着微量的岩石矿物质进行生长,同时它们也会分泌出一些物质对岩石进行化学风化、生物风化,随着它们的生长,生物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在慢慢的加强,此时在岩石的表面上就会逐渐形成土壤。

(4)地形

①地形在形成土壤的过程中主要起到了地表物质再分配的作用,通常土壤的类型会根据地形来改变,例如在陡峭的山坡上通常很难形成深厚的土壤,因为重力作用与地表径流的侵蚀力会加快疏松地表物质的迁移速度,但是在平坦的地形中又比较容易形成深厚的土壤,因为在平坦的地形上,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效率比较慢,便利于土母质能够在比较稳定的气候以及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②同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持水量以及总孔隙度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PH值则会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若是在阳坡上,因为接受的太阳比较多,所以它的温度条件好,但是水分情况比较差,而在阴坡,因为接受到太阳光比较少得原因,所以它的温度条件比较差,但是水分情况又要比阳坡好。

(5)时间

①土壤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的,在上面的四个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而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它们会不断的变化,因此形成土壤的时间也会比较长。

②例如酷热、严寒、干旱等极端气候,以及坚硬岩石上的残积母质,通常可能要数千年才能形成土壤发生层。

(6)人类

①除了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以及时间这5个自然成土的因素之外,人类的活动通常也会影响土壤的形成。

②例如人类在进行种植活动的时候,为了给作物创造更好的土壤条件,便会通常耕作、灌水、施肥等方式,来改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以及肥力状况,并改善土壤的通气性以及保水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