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新世界百货最早进入沈阳市在1995年。公开资料显示,沈阳新世界百货是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在沈阳成立的中高端百货商场,高雅、时尚的中青年一族是沈阳新世界百货的主要目标顾客。
资料图 中国商网 唐砚/摄
提起新世界百货中华路店,肯定会勾起沈阳市民满满的回忆,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更使其一度成为百货行业的客流标榜。不过,随着一纸公告的发布,不少人的心一沉。“沈阳新世界百货中华路店12月20日停止营业!”11月27日,这则消息让不少市民叹息。
近日,有媒体记者实地探访该店发现,卖场内部分档口已经撤场,存留档口正在最后清仓,对于消费者关心的停业后会员卡和储值卡使用事宜,商场方面也给出了处理方案。
据悉,新世界百货最早进入沈阳市在1995年。公开资料显示,沈阳新世界百货是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在沈阳成立的中高端百货商场,高雅、时尚的中青年一族是沈阳新世界百货的主要目标顾客。
2005年12月,作为新世界百货集团在太原街地区开的第三家店,新世界百货中华路店开业,被沈阳市民称为“新世界三店”,星级酒店、百货商场、超级巿场等应有尽有,加上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吸客能力极强,一度成为百货行业的客流标榜。而一条街开三个门店的壮举也一度成为业界话题的焦点,三家门店错位经营的策略曾经成为业内“细分市场和品类”的样板。值得一提的是,新世界百货中华路店至今经营近13年。
然而,随着传统百货行业遇冷,走高端精品路线的新世界一店关门,随之,二店停业。
事实上,早在2015年10月就曾传出新世界百货集团将关闭沈阳新世界百货中华路店的消息,不过随后,行业内又爆料:沈阳新世界百货中华路店将不闭店。
时隔3年,新世界百货中华路店再次被推到了停业的风口浪尖。日前,沈阳新世界百货中华路店的门口及店内醒目位置都被张贴了公告,而公告的大体内容是:新世界百货因应新零售的发展需求,对整体战略经营及商业布局规划进行调整优化,新世界百货沈阳中华路店将于2018年12月20日停止营业。
就在沈阳新世界百货中华路店停业的消息传出来后,不少消费者表示不舍。
市民李女士说:“过去我总逛这个商场,看到停业的消息,不知为啥有一种心酸的感觉,这是时代的变迁。”
更多的消费者则表示,相比于宽敞现代、吃喝玩乐样样俱全的购物中心,沈阳新世界百货中华路店能坚持到今天已属不易。
不可否认,自2012年以来,随着沈阳新建综合百货卖场越来越多,相伴而来的则是一些商场的无奈离开。
2012年12月,世茂百货闭店,原址改造为以五里河茶城为主力业态的世茂商都;2013年5月31日,伊势丹百货憾别沈城;2013年,太原街新玛特花季店闭店;2014年6月,位于青年大街万象城南侧的尚泰百货宣告正式停业;2015年年底,华联商厦太原街店和沈阳久光百货相继闭店;2018年8月28日,接手伊势丹百货和新玛特花季店的沈阳兴隆一百也宣告停业。
据了解,电商对传统商场经营的分流效果明显,不过对高端体验式百货影响有限,但沈阳的消费能力无法支撑过多的高端商场,中档偏上商场最为集中,这恰恰成为受电商冲击最大的群体。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近几年传统商圈的下行,如沈阳中街商圈、太原街商圈,两大商圈的吸客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相对减弱;此外,碍于此前商业市场环境的低迷,部分开发商放缓项目的推进节奏。
此外,根据业界掌握的情况,近年来,众多百货和购物中心涌入沈阳,使得商场之间的派系竞争也越发激烈,目前已经形成了兴隆系、中兴系、大商系、万达系、恒隆系、新世界系等近十个派系,每个派系都有一定实力,或者独踞某一商圈,或者毗邻形成一定的竞争。
沈阳一家商场有关负责人透露,派系之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人才、客户资源、供货商的争夺,而小商场生存愈发艰难。
在业内看来,目前,沈阳商业市场区域失衡是一个突出问题,比如部分商圈商场过于密集,而有的区域则缺失,导致局部竞争激烈。未来,沈阳商业通过优胜劣汰及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竞争的同时会提高生存和适应能力,未来发展空间依然看好。
那么,沈阳实体商业该如何应对走出困境?业内普遍认为,盲目扎堆建设、“千店一面”已成为沈阳商业体软肋,亟须进一步优化大型零售商业项目运营。
在分析人士看来,沈阳未来的商业需要细分,商业项目需要根据所在区域、人群结构的变化而进行不断调整。如区域多为年轻消费群体,则需要考虑这部分人群打造更有趣更时尚的商业;如大部分为家庭客,那么家庭mall的商业模式则更适合,既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又能够透过不同业态的创新组合吸引消费者的停留,达到拉动客流增长,促进商业运营的目的。因此,事物需要全面的看待,商业项目的定位需要视市场、环境、消费人群而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另有资深人士指出,商业需要进化与创新。新零售时代,零售业的竞争将从企业间“点对点”的区域性竞争,逐步向供应链间的综合竞争转变。零售企业不仅注重自身管理,还将进一步发展全渠道经营模式,通过建立多元联动的渠道布局,使消费者能够从实体店、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甚至不同的社交平台,获得统一的、一致性的购物体验。如何运用好现有的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给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打造极致的叠加体验,才是回归商业的本质,才是百货业的自我救赎之路。
(来源:中商视点 嫣茹)
作者/来源:嫣茹 中商视点编辑:ann